第109章 搞发明真的好难
却说周默自从平定南中,回到成都之后,只挂着平南将军衔的军职,却一直未在朝中另有任命,成了一个散官。
就连这个军职,也是徒有其表,事实上,他已经多日未曾去过军营,军中事务基本都交给了张嶷和孟获等人处理。
究其原因,是周默最近所热衷的事情,比如锦缎贸易,监造琉璃器皿,研究锻铁,开矿,闲暇时间还与黄夫人一起鼓捣造新的竹纸,雕版印刷机,弩机,测高仪等等新奇物品,主要都属于经济类的工作。
而汉魏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,经济类的职务一直都是衙门中的中流乃至末流。
朝廷中最显赫的官员,往往是负责政务、军务和人事的。如丞相府长史,就是协助诸葛亮总览政务,权势仅次于诸葛亮本人。长史之下,东西曹掾分掌人事任命、刑名兵事,为诸曹之长。若有战事,还另设司马掌军。
总之,就周默现在做的这些事,即便是总督盐铁校尉、匠作监、锦官城等部门,最多也就是丞相府一中品曹掾,根本配不上他的地位。
搞得诸葛亮给他安排官职,也很头疼。无论怎么安排,似乎都是降职。
好在,周默也不是很在乎什么官位。
有先帝托孤重臣,陛下之兄的名头在前,有平定南中的大功在后,哪怕周默啥官没有,整个蜀汉,无论宫中府中,也没人敢不把他当回事儿。
就跟你问一个人,你在你们公司负责啥事儿?
如果这兄弟说,没啥固定职位,我就是打打杂,啥都干,可千万别小瞧人家,真把他当打杂的了。
因为说这话的,往往都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级选手,所以才能不计职位,不计名爵。
如果把蜀汉比作一家公司,那刘禅就是董事长,诸葛亮就是ceo,周默现在的身份,大概相当于股东合伙人这个级别。
这几天,周默大部分时间,都待在成都新开的琉璃厂中。
从阆中调来的经验丰富的琉璃工人,加上南中运来的高纯度碱土,烧制出来的琉璃,果真是十分通透。
可要把这些玩意儿变成漂亮的琉璃器皿,却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。
瓷器是先用泥土塑胎,再烧制,有充足的时间做造型。而琉璃器则是反过来,先烧制成琉璃浆,然后在冷却的过程中,使用模具、吹塑等各种方法,迅速定型。
在周默看来,特别像小时候见过的那种捏糖人的。
这就特别考验匠人的手艺和经验了。
遗憾的是,这几乎是个新事物,暂时还没有匠人具备这样的手艺,需要大量的时间摸索经验,难以速成。
总之,以目前的工艺水平,做一般人家用的实用器物,没什么问题。可是做贵人们用的高档器皿,则还差点意思。
一句话,不够精美。
至少周默将这些琉璃盏、琉璃杯拿给成都的达官显贵们看的时候,大家虽然都挺感兴趣,但一谈到价钱,便都退避三舍了。
有这钱,青瓷他不香吗?
庶民用不起,贵人看不上。
如今出产的这第一批琉璃器,便是这么尴尬的存在。
伱总不能用这些琉璃,再去做什么琉璃瓦吧!那可就真叫暴殄天物了。
周默自信,再给他三五年的时间,一定可以摸索出成熟工艺。
可惜他没有这个时间。
如今已是建兴三年伊始,不出意外的话,曹丕还有一年就死了。
而北伐的最佳时机,便是曹魏政权交替之时。
利用琉璃器贸易补充蜀汉财政的想法,至少在第一次北伐之前,应该无法达成了。
不得不说,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事情。
周默毕竟是个文科生,无法正确评估这件事的难度,有点太想当然了。遇到这种挫折,也是正常的。
然而,遗憾之余,也有欣喜。
一来,南中的碱土,确实又让望远镜的产量和工艺更进一步。可以预见,到北伐之时,所有哨骑,部曲将以上的军官,都能配备上这种先进的侦查设备。
二来,通过染色工艺,匠人们做出了大量颜色鲜艳,质地通透,形状各异的琉璃薄片来。
本来以为就是一些实验品,但周默突发奇想,觉得可以利用不同颜色,组合成一些好看的图案,用来做窗户。
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教堂花琉璃窗,但没有那么复杂。
不染色不行,就那个凹凸不平的平整度,不染色会显得很廉价,染了色反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,在保证透光的前提下,还能更好的保护隐私。
用琉璃做窗,透光度、密封度、美观度、耐用度都远远高于汉代一般窗户上常用的纸封、布封和帛封。
而且这个做起来简单,更容易规模量产。
于是一经推出,这些琉璃薄片,远远超过什么琉璃杯,琉璃碗,受到了成都贵人们的热烈欢迎。
人们纷纷订购,花琉璃窗迅速成为了城中的新风尚。
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。
周默迫不及待,迅速修书一封,寄给吴太子孙登,以推广这种新式产品。
吴王孙权好奢侈,一旦吴王宫都换上琉璃窗,带动吴中大姓争相效仿,那给蜀汉带来的利润,就相当可观了。
至于成都官署,乃至于刘禅皇宫,还是用更加廉价的纸封、布封和帛封吧。
省钱。
周默自穿越以来,家中豪富,从来没有为钱犯过愁。可这时候,却终于体会到了穷的痛苦,以及节省的快乐。
毕竟赚钱,真的好难啊。
本来周默信心满满,心中大喊:丞相,给我两年时间,还你一个府库充盈,足兵足食。
可事到如今,才体会到作为一个文科废柴的痛苦。
比如什么雕版印刷,搞了半天,也没搞出什么名堂来。
雕版本身倒是不难,汉代本身就有很多的刻石匠,触类旁通。又有黄夫人的协助,很快便做了出来。
难的是雕版专用的油墨和纸张。
这两项都属于需要改进乃至于重新发明的新事物。
虽然已经经过了十余次的实验,但结果却已经十分差劲,字印出来都是一坨一坨的黑块,看都看不清楚。
令人头大。
低估了古人的智慧,就是这个下场。
周默甚至感觉,埋头搞科技发明的这段时间,自己对于蜀汉的贡献值,正在急剧下降。
甚至还远远不如丞相夫人。
黄夫人在经过了周默的点拨之后,终于做出了一种十分强力的大型弩机出来。
采用三只硬弓作为动力,增加力道和射程。利用轮轴和力臂力距的原理上弦,大幅度减小了上弦所需的力气。只需要两名士兵,即可快速完成上弦。
同时,一次最多可以发射五枚箭矢!
在宋代,有个类似的东西,被称作三弓床弩,在战场上被大规模使用,威力惊人。
时间飞快过去。
转眼已经是建兴三年(225)春三月十日。
这日上午,周默正在继续鼓捣油墨配方,搞得一脸一手都是黑。
有人送来一封密信。
周默打开一看,署名是仁摩罗。
这小子离开成都已经好几个月了,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送回来,搞得周默还以为他已经摆脱了王幼娘的掌控,溜掉了呢。
仁摩罗在信中说,那西域佛教风格的蜀锦,果然大受欢迎,几个月的时间,他便超额完成了任务,得到西域各国商人共计一千两百余匹的订单。
然而,就在最近,有一个神秘的贵人,委托中间人,一次性便直接向他支付了一千匹的定金。
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只是,这个贵人有一个要求,就是要与这蜀锦生意背后的真正主人见上一面,见面的理由,是商讨更大的合作机会。
面对这么大的手笔和这样的要求,仁摩罗无法自行决定,于是只好写信给周默,让他自己定夺。
于是,周默陷入了沉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