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待价而沽

第141章 待价而沽

至于诸葛亮北伐将兵出何地,很显然,不是关中,便是陇右。

只是,无论他诸葛亮出兵何处,若有他孟达的一万兵马屯驻上庸掣肘其后,随时可能受魏帝之命,西进汉中,试问他诸葛亮怎可能无后顾之忧而安心北上?

故而,东三郡,也一定是诸葛亮的目标之一。

还有东吴。

以孙权和陆逊的战略眼光,如果知道曹丕病亡,诸葛亮北伐,他们一定也会借此机会为之策应,出军北上。

孙权若不死心,想继续出濡须口北上巢湖,硬啃合肥,也不是不可能。

但很明显,陆逊以荆州之军,借夏侯尚和曹丕之死,魏国荆北地区群龙无首,防守空虚,北上襄樊与诸葛亮策应,当是更优的战略。

若是陆逊也要来凑个热闹的话,那就更有好戏看来。

孟达阴鸷一笑,暗想:“你方唱罢我登场,不知这一次,我孟达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?”

正凝神思索中,外甥邓贤送来一封来自汉中的密信。

“舅舅,你猜此信是何人所写?”邓贤一脸兴奋道。

“莫非又是周默?”

“非也,是诸葛亮。”

“诸葛亮!?他也来到汉中了吗?”

邓贤道:“应该是的。”

诸葛亮的信件不长,但孟达反复阅读了数遍,表情一会儿凝重,一会儿疑惑。

“舅舅,诸葛亮的信中,说了什么?”外甥邓贤见孟达的反应,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
孟达反问:“你曾记得数月之前,李严手下有个叫王冲的人,来投降魏国,曾来拜见于我。”

邓贤笑道:“当然记得。当时在场还有个李鸿,因得罪了文聘,借道投蜀去了。一时间在座三人,一人是叛魏投蜀,一人是叛蜀投魏,还有舅舅,更是精于此道者也。如此难得的场面,外甥怎能忘记?”

孟达瞅了外甥一眼,颜色颇为不悦,继续道:“记得那王冲说,诸葛亮当年得知我去投魏,又因当年我攻房陵时杀了他的姐夫房龄太守蒯祺,故而恨我恨得咬牙切齿,想要杀我在蜀中的妻子。多亏刘备相劝,最终才作罢。”

“我当时说,以诸葛亮的品格,又了解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,断不至于如此下作,定是那王冲虚言耳。这件事被李鸿听到,告知了诸葛亮。”

“诸葛亮以此事为由,又提及当年刘封之事,称理解我不得已而投魏,都是刘封侵凌于我的缘故。故而遣书于我,追忆往日之友好。”

邓贤道:“这就完了?”

“完了。”

邓贤摇头道:“这诸葛亮写信,有什么话不能明说么?非要故作神秘,实在令人费解。”

孟达道:“诸葛亮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,是伱小子太蠢,看不懂而已。”

“外甥实在愚钝,还请舅舅解释一下。”

“诸葛亮的意思,是想让我重投蜀国。提及王冲之事,是想借机拉近关系,且也不再计较我误杀其姐夫之事。而提及刘封之事,也是想说,此事为刘封之过失,与我孟达无干,只要我愿意重投蜀国,也不会再以此事来为难于我。”

“就算诸葛亮对舅舅心怀诚款,可陛下对舅舅也非常不错啊。以魏强而蜀弱的天下大势,舅舅完全没有必要理会他诸葛亮。”

“非也。”孟达道,“蜀中有谶言曰,陛下即将于不久于人世。依我之见,此谶玄妙,绝非妄言。一旦陛下病亡,魏国朝中再无人能照拂于我,而无论是曹真还是司马懿入主荆州,此二人都非可信任之人。我们之间的关系,绝不可能再像夏侯尚当年那样鱼水和谐。”

“而诸葛亮这个时候写信于我,是因为其也相信了此谶言,正欲借机图谋北伐,又害怕我从后方袭取其汉中,故有此书信。”

邓贤道:“既如此,叛魏归蜀,亦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啊。舅舅如今已封亭侯,若是重归蜀国,诸葛亮怎么也得给舅舅封个上庸侯,才算有诚意吧!舅舅何不现在就修书一封,向他讨要官爵?”

孟达一笑道:“不急不急,如今陛下还在世,情况尚未可知也,如果陛下吉人天相,转危为安,我不仅不会叛魏降蜀,反而一定会趁诸葛亮北伐之际,率军直插汉中,背刺其后方,令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。如此大功,陛下一定会重重赏赐于我。”

“而即便陛下不幸崩殂,我们也要待价而沽,一定不能表现出急躁来,否则是卖不出好价钱的。更何况,到时候比我们更着急的,是他诸葛亮。我们只需静观其变。甚至……”

想到这里,孟达邪魅一笑,大声道:“取纸笔来。”

很快,邓贤送来纸笔,孟达挥毫泼墨,修书两封。

一封回寄给诸葛亮,只不咸不淡地套了套近乎,问了问蜀中妻子的近况,不知她有没有改嫁?夫家又对她如何?而全文通篇,都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叛魏归蜀之事,仿佛是没有看懂诸葛亮的信中暗语一般。

另一封信,孟达却是更加重视,因为它是写给东吴荆州牧陆逊的。

他诸葛亮想要东三郡,难道陆逊和孙权就不想要吗?

东三郡这块肥肉,既然谁都想要,那么,价高者得,又有何不可?

这才叫公平公正,童叟无欺嘛。

想到这里,孟达哈哈大笑起来。

……

数日之后,汉中。

周默正在陪魏延饮酒。

魏延因为自己的计策不被诸葛亮所采纳,一直闷闷不乐,多喝了几杯之后,便又开始吐槽了。

“丞相太过谨慎了,我军无论数量,装备,还是战斗经验,都不如魏军远矣,北伐首要优势,便胜在出其不意,如果只将目标放在陇西,即便断陇之策成功,又能如何?”

“雍凉苦寒之地,胡虏各怀心思,两汉数百年来,都是叛乱不断,岂是那么容易安抚的?他们何尝不会被魏国收买,到处生乱?”

“只有一举定鼎关中,占据八百里秦川,才能真正获得良田沃土,足以养兵三十万。也只有到那个时候,我们才有资格与曹魏一较高下。”

“丞相真的太过怯懦了!”

周默无奈地摇了摇头,道:“文长此言,跟我说说便罢了。切不可到处乱说。若丞相本人听到,倒也无所谓。只怕有小人从中作梗啊。”

魏延闻言却是脖子一梗,大声叫道:“不就是那杨仪吗?我魏延可不怕他!”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