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忆白袍后篇

普六茹忠见侯胜北态度庄重,端坐受了他一礼,半是感慨半是欣慰:“自从回归北朝,老夫的这段经历无人可讲。你与阿坚交好,今日能讲给你听,也是有缘。”

“攻克考城是四月二十,这一天也是元天穆在济南大胜邢杲的日子。从这天起,陈庆之就要和时间赛跑了。”

“五月初一,大梁守军望风而降。”

“之后我们来到了荥阳。迎来了北伐的第一场硬仗。”

“五月初六,北魏以左仆射杨昱出任东南道大都督、与西阿王元庆、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仗羽林宗子、庶子七万人镇守在此。”

“又派遣右仆射尔朱世隆镇虎牢,侍中尔朱世承守崿岅。”

“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泗,北依邙山毗邻大河,南依嵩山,西过虎牢,秦立三川郡于此,楚汉拉锯四年也是在此,乃兵家必争之地。”

普六茹忠呵呵笑道:“洛阳朝廷也不是酒囊饭袋,知道若是派心生动摇之辈来守,荥阳无论防御如何牢固,守将若是降了,再怎样的坚城也毫无意义。”

“守将的人选颇是花了一番心思,皆是与元颢有过节之人。”

“杨昱和我们一样是弘农华阴杨氏,孝昌年间曾经持节,催督时任西北道大都督的元颢进兵援救豳州,后因元颢进军稽缓而免官。”(注1)

“元庆事迹不显。元显恭此人为城阳怀王元鸾次子,久镇边境,七年前曾在寿阳与南朝交战,是个知兵的人物。”(注2)

“而虎牢和崿岅的两位尔朱氏,更加不可能轻松放陈庆之过去。”

“五月十七,元颢平定梁国花了十余天时间。授陈庆之为卫将军、徐州刺史、武都公,引军继续西进。”

“荥阳是块难啃的骨头,陈庆之第一次攻城没有打下来。”

“此时已经到了五月下旬,元天穆平定青州邢杲的叛乱已有一个月,大军正在返回途中,随时可至。”

“事实上,元天穆派遣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,骑将鲁安领夏州步骑九千支援杨昱,即将到达荥阳。”

“又派遣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一万,增强了虎牢关的防御。”

普六茹忠笑了笑:“王罴就是那只王老熊,拿着根棍子就能打跑司马子如和韩轨,吓得齐神武不敢贸然攻城的人物。”(注3)

“能够突破这样的局面,难道还会有人认为陈庆之的战绩是编造出来,换了任谁都可以捡这个便宜的吗?”

“五月二十二,尔朱吐没儿和鲁安的骑兵先到,元天穆也随军亲临前线,可见对此战的重视。能和尔朱荣做兄弟,坐镇洛阳之人,岂会是传闻的无能之辈!”

“元天穆除了前去讨叛的十余万中军主力,还收编了邢杲的那十几万流民,旗鼓连天,声势浩大。我方也有数万人马,不过战力未必比得上那些六镇流民。”

“前有坚城未下,后有大军杀到,白袍军也是恐慌的。”

“陈庆之仍然保持镇定,悠闲地解鞍秣马,说出了一段很精彩的话。”

普六茹忠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,当时陈庆之说的那段话,可见留给他印象之深刻。

“吾至此以来,屠城略地,实为不少;君等杀人父兄,略人子女,又为无算。天穆之众,并是仇雠。我等才有七千,虏众三十余万,今日之事,唯有必死乃可得生耳!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,当及其未尽至,急攻取其城而据之。诸君无假狐疑,自贻屠脍。”

普六茹忠仔细地给杨坚和侯胜北分析这段不长的话。

“大敌当前,陈庆之却没有急着发号施令做出这样那样的部署。他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,缓解了军士的紧张情绪。”

“之后阐明了敌我已经结下深仇,即便投降也会遭到杀戮,断绝军士投降侥幸的想法。”

“又指出必须趁着敌军尚未来到之际,攻克荥阳依城而战,才有一条生路,给出了希望和方向。”

“最后告诫切勿狐疑不定,自寻死路,由此坚定部下们的心志,激发全军的死战之心。”

普六茹忠忍不住赞叹道。

“陈庆之在如此危机之下,仍然条理清晰,顺序正确,句句把握住了将兵的心理,真是让人佩服。”

“只一通鼓,就有壮士东阳宋景休、义兴鱼天愍先登,翻墙而入,死伤五百人就攻克了坚城荥阳,擒杨杲与弟杨息五人于门楼上。”

荥阳易手。

提起自己这位同族,普六茹忠说他差点没命。

元颢问他:是否死得甘心。

杨杲的回答比较艺术,先说不指望活命,又说之所以待在门楼不下来,是担心死在乱军。只恨八十老父无人供养,请留下小弟一命,自己就死而不朽啦。(注4)

不愧是名门高第的气节。

陈庆之、胡光等南朝将领求乞杨昱以快意,祭奠此战伤亡的五百将士。

元颢考虑到弘农杨氏的影响,还是饶过了他,斩杨昱以下统帅三十七人,皆令蜀兵刳腹取心食之。(注5)

不过元颢虽然想结好杨氏,杨氏却并不领情,他最后还是栽在了杨昱从兄杨侃的手里,这是后话。

……

“陈庆之要杀人给部下出气,是别有所图的。”

“此时元天穆、尔朱吐没儿、鲁安已到荥阳城下,前后也就是相差半日,间不容发。”

“陈庆之此前明明说不能和敌骑野战,此时有了坚城为依托,竟然没有死守城池,而是把全部三千骑军都拉出城外列阵。”

普六茹忠回忆起这场号称三千对三十万的大战。

只见三千白袍军如同白云出岫,一次次地冲入敌阵,又一次次地破开敌阵杀出。

敌军数量远远占优,却始终围捕不住这支骑兵部队,总是被突击在最要命的位置,斩杀将领,搅乱指挥。

尔朱吐没儿的胡骑不敢正面交锋,只是在一旁射箭骚扰。鲁安的夏州步骑却是敢战的,所以首先遭到了打击。

夏安的军阵被连着冲了两次,阵形还是乱了,白袍军一路突击到了主将跟前,鲁安只有于阵乞降。

不过白袍军也付出了代价,数百名骑兵,就是倒在和鲁安的对战中。

尔朱吐没儿的胡骑被驱散,近一万五千的前军,被只有五分之一的白袍军击败。

元天穆的大军行动迟缓,没能来得及支援己军,包夹白袍军。

陈庆之的骑军开始转而冲击他虏获的流民军阵线。

只一波冲击,流民军就被区区二千余骑军击溃了。

十数万人四散奔逃,带动大军一片混乱。

元颢的人马再趁势攻击,元天穆和尔朱吐没儿没有勇气死战重整秩序,自己先逃了。

他们其实就是这么败的。

整场战斗,陈庆之就在城下坐镇鼓舞士气,没有亲自冲锋和指挥。

我在城头看得很清楚。普六茹忠再次强调了最初的判断。

率领白袍骑军,打赢这一仗的必然另有其人,此人必定精通骑兵指挥!

荥阳大战,攻城死伤五百人,三千骑军损失半数。

此战过后,江淮子弟七千人只剩五千。(注6)

正是因为此战,尔朱世隆才放弃虎牢险要弃城而走,魏帝元子攸也放弃洛阳逃奔并州。

也难怪他们要逃跑,元天穆大军被击败,尔朱荣不及来援,断绝了他们的希望啊。

否则据守虎牢,坚持到元天穆回师,还是可以一战的,何必急着撤退呢。

这一战,陈庆之不仅破敌之军,而且破敌之胆。

……

营帐一时间沉默了下来,三人各自品味咀嚼。

普六茹忠是感怀曾经的这段经历,杨坚和侯胜北则遥想那人以寡敌众,指挥若定的飒爽英姿。

火盆里的火头有些小了,被草原冬夜的寒风一吹摇摆不定,像是随时要灭。

普六茹忠加了些柴火进去,两人跟着要帮忙,却被止住。

彷佛借着添加柴火的动作,普六茹忠想要给这个结局已经注定的故事续些能量。

“五月二十三,陈庆之进击虎牢关,尔朱世隆弃城走,擒获东中郎将辛纂。”

“同日,魏帝渡河北狩,夜至河内郡北。”

“五月二十五,元颢入洛阳宫,改元建武,大赦天下。以陈庆之为侍中、车骑大将军、增邑万户。比他在南朝高不高、低不低的飚勇将军,不知道高了多少级。”

“可惜陈庆之只得一身,无法四面兼顾。”

“元颢留了后军都督侯暄守睢阳以为后援。北魏行台崔孝芬、大都督刁宣率兵围睢阳,昼夜急攻。”

“五月二十七,睢阳陷落,侯暄被擒斩首。”

“元天穆并非泛泛之辈,他收拾败兵,与王老生、李叔仁聚众四万攻陷大梁,一举断绝了陈庆之的退路。”

“前面打下来的城池,又一个个的失去了。”

“元天穆再分兵,王老生、费穆率兵二万攻打虎牢,刁宣、刁双率兵入梁、宋。”

“这个战略不能说错,但是遇到了陈庆之。”

“白袍军再次出战,荥阳一战,元天穆已然丧胆。他留下部将在河南作战,自己却打算北渡,可能是想和魏帝汇合吧。”(注7)

“费穆本来已经快要攻下虎牢,陈庆之赶到,费穆听闻元天穆北渡,惶恐之下就投降了。”

“陈庆之进击大梁、梁国,随方掩袭,并皆降款。”

“好一个随方掩袭。”

普六茹忠感叹道:“随方者,随心所欲,变化无方。”

“陈庆之率领白袍军打起了游击战,兵无定势,以五千兵马分别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军。”

“自发铚县以来,十四旬平三十二城,四十七战,所向无前,所以才有了那句童谣。”

“名师大将莫自牢,千兵万马避白袍。”

侯胜北和杨坚都忍不住轻轻念出了这句话。

……

这句话将会伴随着那位身披白袍的名将,作为传奇功业的一部分,一直被后人缅怀吧。

但是光阴长河会淹没真实,只留下传说以供凭吊。

侯胜北不禁庆幸,自己活在名将尚未远去的现在,更是有幸遇到曾经与其同行的人物,能够听到注定深埋在史书文字之中的点点滴滴。

白袍陈庆之,四十一岁从军,十五年间成就不朽传说。

侯胜北,二十五岁,他未来的成就如何,此时仍然无人知晓。

-----------------

《地名对照》

大梁:今开封市西北

荥阳:今郑州市西北的古荥镇

崿岅:今登封市东南三十里,即鄂岭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